|
志願役士兵人數招募不足,募兵制推動已出現嚴重警訊。 報系資料照片 |
監察院上午通過「政府推動募兵制最新發展狀況」調查報告,指志願役士兵人數招募不足,兩年志願役士兵招募及留營目標均有重大落差,募兵制的推動已出現嚴重警訊。報告呼籲馬政府應在下屆總統選舉產生新政府前,基於倫理責任,嚴肅評估最有利於國家長遠發展的政策選擇;但如果募兵制是不可動搖的國策,則國防部對兵力目標的戰略思維,可能有必要進行再思考。
這項報告是由監委黃煌雄與趙昌平主查,除指出募兵預算尚未到位,招募女性人力要保持適當比例外,內容也等於呼籲國防部要推募兵就要思考裁軍,而馬總統也應在卸任前對募兵制繼續推動與否作出宣示。監委下午將舉行記者會進一步說明。
調查指出,推動「募兵制」的驗證過程中,國防部經由定期評估機制,已顯現出志願役士兵人數招募不足,近兩年志願役士兵招募及留營目標均有重大落差, 募兵制推動已出現嚴重警訊。
報告中提醒,國防部在招募義務役士兵轉為志願役方面,有一半左右來自國軍各新訓中心,但民國83年1月以後出生役男,雖仍在新訓中心接受軍事訓練,但役期僅4個月,對今後招募志願役兵員的衝擊不容忽視。
調查說,募兵制驗證期程被展延兩年,原規劃要服替代役役男只好改為入營服義務役,以補充志願役士兵招募不足問題;但至民國108年,若招募仍有不足,國家就幾乎無法定兵源可徵兵,屆時可能出現國防兵力間隙危機。
報告指出,國防部為提高招募成效,採取包括放寬招募門檻、增加女性員額比例、提升官兵福利照顧等措施,但募兵制核心精神是提升專業與戰力,因此募兵制應以招募專業為優先,且女性人力要保持適當比例。
報告表示,在考量各種困難因素,色括少子化、財政支持、招募不易及社會文化等因素之後,如果募兵制基於大戰略,仍為不可動搖的國策,勢在必行,則國防部對21萬5000人兵力目標的戰略思維,可能有必要進行再思考。
報告也強調,內政部已明確表示,至108年時幾乎已無兵源可徵;而募兵制至105年底將是最嚴厲檢驗的時間點,將涉及國家生存與安全,是政府各部會、所有黨派、不分朝野所應共同面對的重大課題,報告呼籲,現行政府實應有倫理責任,於下屆總統選舉產生新政府前,嚴肅評估最有利於國家長遠發展的政策選擇。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