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謝璦竹/綜合報導】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副行長易綱表示,中國大陸各地方政府目前仍沒有預算方面的束縛,在政府財政的隱性擔保下,不論利率高低任意借貸。因此,大陸利率市場化還沒有準備好,強推只會拖累已面臨放緩壓力的經濟增長,目前尚不具備條件。另方面,匯率市場化改革則可以大膽推進。
新浪財經報導,易綱是在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期間,出席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在美國華盛頓主辦的一次小組討論會上,做出上述表示。
大陸經濟今年回落到1990年以來最慢增速,同時,大陸決心進行20年來最徹底的經濟改革措施,同時保障經濟成長與推進改革,易綱透露了大陸在金融改革的步驟。
易綱指出,考量利率市場化將推動借貸成本攀升,拖累當前大陸已面臨放緩壓力的經濟增長,而地方政府沒有預算方面的束縛,趨向於任意借貸,無視利率水平,這代表大陸在利率市場化方面還沒有準備好,還不具備利率市場化的條件。
他強調,在匯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等三大改革中,大陸應首先大力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和實現匯率雙向波動,然後謹慎逐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與此同時,逐步推動部分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
當前,大陸利率市場化進程受到地方政府資金需求的牽制。據華夏時報報導,今年大陸城投債將面臨高達3,500億人民幣(下同)的兌付高峰,地方政府償債規模更高達3.56兆元。
易綱強調,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是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應謹慎而行;以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的泰國為例,由於缺乏管理跨境資本流動的機制,在固定匯率條件下開放資本帳戶會帶來災難性風險。
他還指出,中美利差導致美元和人民幣的套息交易盛行,處理不好也會造成跨境資本大幅波動。
儘管如此,大陸上週四公佈滬港股市互通計劃,允許境外投資者通過香港購買大陸股票,進一步放鬆資本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