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News記者黃慈雯/整理報導
全球各地天災頻傳,美國氣象學家警告,超強聖嬰現象即將來襲,尤其以颱風颶風特別劇烈,洪水乾旱的情形也相對嚴重。近日台灣進入梅雨季,雨量不輸颱風,各地甚至陸續傳出災情,對於部分低漥的地區,更是容易淹水,進而影響房價,這時候不妨參考國內外的「防淹水建築」,提升防洪能力,就不怕水淹家門啦!
採高腳屋建築的那瑪夏區民權國小圖書館。(圖/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近來全球各地極端的氣候不斷發生,不僅韓國下起五月雪,阿富汗更因連日的豪大雨造成山崩土石流,2700人慘遭活埋,美國氣象學家警告,太平洋水溫異常上升,今年夏天全球可能會有5年來的超強聖嬰現象,進而引發超極端氣候,如洪水或是乾旱。
反觀台灣,即使沒有「聖嬰」,每年光是颱風來襲就夠淹了!像是台北市社子島、文山區興隆路段以及嘉義縣民雄鄉等地區,都曾經入選為淹水地圖的成員。為了解決淹水問題,除了定期保修阻水、排水設施,內政部也於2012年增訂「建築技術規則」,准許容易淹水的沿海或是低窪地區,興建「高腳屋」來提升防洪能力,法規中規定,高腳屋架高的空間高不得超過3公尺、也不能作為地下室,一樓為了要讓水流通過規定不能建設圍牆,提供建築物本體防洪能力,並納入101年內政部實施重點業務。
像是雲林縣是全台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區域,尤其口湖更是淹水最頻繁的鄉鎮。而然地層下陷已是既定事實,如何與水共生才是當地居民所要學習的,觀樹教育基金會在2013年提出要在成龍溼地興建高腳屋示範住宅,獲得內政部與雲林縣政府大力支持,也於今(2014)年四月開工,整棟房屋以綠建築理念進行規劃,外牆採雙層設計,並且利用當地特有的蚵殼,以達到隔熱的效果,希望提供居民另一種新的住宅模式。
成龍溼地高腳屋示範住宅,回填土工程已於4月1日開始進行。(截取自觀樹教育基金會)
但由於高腳屋在興建上必須架高一個樓層,不僅浪費空間,也無法完全抵禦淹水,安全性仍備受爭議。英國政府在2012年底委託巴卡建築事務所興建首座「水陸兩棲防洪住宅」,整棟房子以懸浮式概念設計,將房子蓋在空心鋼筋混泥土基座上,基座內會填充泡沫塑膠,當洪水來臨時,房子可隨著水位提升而浮起,基座外也會包覆防水材料避免建築因泡水而變形,將使居住在沿海或是低窪地區的民眾,不再擔心淹水的來臨造成財務上的損失。
但據巴卡建築公司負責人理查德‧庫茨表示,此棟防洪住宅預估造價高逹150萬英鎊(約合6,700萬台幣),約比建造一般住宅成本貴20%,並非一般百姓都能負擔;未來唯若要興建此建築,只有將建築技術普及化以壓低建造成本,全球人民都可以做好「與水共生」的準備。
當洪水來襲時,水陸兩棲住宅可隨水位上升而浮升,有效防止淹水,避免財產損失。(圖/引用自Daily Mail)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