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台,大陸媒體昨天均以大篇幅報導此事,央視新聞頻道更是每逢整點就播報張志軍抵台的最新進度;國台辦所屬的中國台灣網則以「一次帶著耳朵的傾聽之旅」為題,指張志軍的台灣之行,是要到最最充滿「台味兒」的普通老百姓中去,感受他們「迎親戚」般的熱情,傾聽他們真實的聲音。
央視昨晚的新聞聯播將張志軍訪台新聞做重點,報導張志軍與陸委會主委王郁琦的會面情況。
新華社以「張志軍的一小步,兩岸關係的一大步」談國台辦主任首度訪台。文章說,這是一九四九年以來大陸對台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首度踏上寶島土地。放在六十五年的時間長度、放在海峽兩岸戰爭與和平、悲歡與離合的歷史厚度去觀照,意義重大。
文章稱,此訪對兩岸關係發展主要將產生三方面的重要影響。一、台辦主任要知台,前幾任國台辦主任,始終無法登台,只能通過「二手傳播」了解台灣。張志軍訪台深入基層,將有助大陸對台工作今後更加「接地氣」、得民心。其次,張志軍回訪,說明國台辦與陸委會間的聯繫溝通機制已進良性運作新階段。二度「張王會」可增進互信,破除障礙,為兩岸向前發展再添動力。
第三,張訪台是在台灣爆發反服貿學運之後進行,面對台灣內部的政治操作,張志軍堅持如期訪台,證明大陸方面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方向不變、信心不減。
中新社評論文章稱,張志軍此行有四看點,文章引述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長朱衛東的話稱,一是:張志軍與王郁琦談的還是政策性對話,談兩岸關係發展願景、重要性。他強調,張、王能夠二度在台會面,本身就很有指標意義,表明正常機制的運作,大陸也不期望一次、兩次的「張王會談」能夠解決很多問題,但畢竟是一個開始。
二是張志軍參訪地點沒有很有名的台北市,反而是台灣中南部的一些城市。朱衛東解讀說,台北以外的觀點可能更多反映台灣廣大基層民眾的觀點。三這次民進黨包括蔡英文對待張志軍訪台的態度,比過去要理性、務實。
四為張、王會面應不太會討論一些敏感問題,比如「習馬會」。兩岸領導人會面涉及身份、場合、議題、成果等很多問題,需要技術處理推動。目前雙方可能還會有一些實際落差。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