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占中行動吸引大批港人支持,因抗議群眾拿雨傘抵擋警方的驅離,國際媒體稱之為「雨傘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世人都在看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將如何「收傘」。
港人爭民主占中行動28日出現警民對抗局面,鎮暴警察以胡椒噴霧和催淚彈驅趕群眾,民眾只能撐傘對抗,色彩鮮豔的雨傘成為這次抗議行動的象徵。有港人稱此次行動為雨傘革命,透過國際媒體傳播,迅即傳遍全世界。
香港「成報」報導,占中示威者有備而來,與警方對抗時大擺「雨傘陣」,防守警方的胡椒噴霧攻擊,而警方前晚驅散示威者時多次發射催淚彈,示威者也撐傘扺禦。多張示威者舉起雨傘抵擋的畫面傳至海外,英國「獨立報」即以雨傘革命形容香港這場爭民主的運動。
包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英國廣播公司(BBC)、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以及「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等全球知名媒體,也都使用雨傘革命一詞。
美聯社標題為「雨傘革命在香港擴散」的報導說,示威者對警方嗆聲:「我們手無寸鐵,只有雨傘。」雨傘因而成為這場運動主要象徵,港人在網路上討論時,稱這次運動為雨傘革命。
法新社指出,在香港這個以傾盆大雨聞名的城市,雨傘是個極具代表性的典型意象。
其實雨傘革命並非新創,2007年10月拉脫維亞政府違法勒令肅貪局局長停職,便引發首都市民冒著大雪大舉走上街頭,撐傘集會抗議,當時即已有此名稱。
占中行動引發香港1997年回歸中國以來最嚴重騷亂,對北京當局形成直接政治挑戰,並成為對「一國兩制」承諾的決定性考驗。中共領導人深恐香港民主運動擴散至大陸,雖在大陸全面封鎖臉書、推特、Instagram以及微博有關香港的文字照片,但仍無法阻止消息快速散布。
北京歷史學者兼政治分析家章立凡說:「中國當局不希望這個活動擴及內地,因此受到了沈重壓力,當局最擔心的是產生骨牌效應。」
北京日趨強硬的領導班子十分不可能會同意商討任何香港政治改革問題,但也不希望流血。章立凡認為,北京當局一旦認為必要,就會動武以確保穩定。
大陸當局深恐雨傘革命演為前些年席捲非洲、亞洲和歐洲多國的顏色革命。「華爾街日報」分析,占中行動已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面臨讓步或鎮壓的兩難抉擇,但不論選擇哪一條路,都會對北京政府和他個人的政治地位構成影響。
文中說,習近平至今依舊保持沉默,因為他面臨艱難的抉擇:如果改革香港的選舉制度,就可能被外界視為軟弱,若動用武力驅散群眾,卻又可能勾起1989年天安門事件的記憶。他究竟將如何因應雨傘革命備受注目。
※延伸閱讀》
‧鳴人堂/一子錯,滿盤皆落索:香港的突變
‧1分鐘整理包/10則新聞看懂「香港占中」
‧1分鐘看時事/震撼影像!用圖片看「香港占中」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