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雅琴;攝影/許斌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的確,沒有健康那最重要的「1」,後面有再多的「0」也毫無意義。哪裡的蔬果是有機的?食材怎麼買才安心?人們互相交換養生的撇步要彼此更健康,臺北市政府也不例外!希望你吃得安心,擔心你過重,就像個嘮叨的媽媽一樣,不停碎碎念卻滿懷關心。
食在安心 認證蔬果零距離
食品安全問題連環爆,怎麼吃才令人夠安心?漂亮又綠油油的蔬菜,會不會殘留大量農藥?吃下肚究竟有沒有問題啊?
這一連串的疑問,有民眾靠著購買經由政府認證、貼有吉園圃標章的蔬果來解惑,像是有個可愛兩歲女兒的潘小姐說,家裡因為有抵抗力比較差的小朋友,從女兒在嬰兒時期開始吃副食品時,就開始選購有吉園圃標章的安心蔬果來製作小黃瓜泥、紅蘿蔔泥等食物來補充寶寶營養。因為人人都害怕農藥殘留,且農藥殘留無法由外觀辨識,非特別檢驗不可,因此若有強調用藥安全的「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消費者就能對購買的蔬果有信心,黃小姐也說,雖然貼有吉園圃標章的蔬果在價錢上比起一般蔬果貴一些,但是能賺到安心跟健康,她覺得很值得。
在臺北,臺北市政府與臺北農產公司合作,在位於民族東路的第二果菜批發市場成立吉園圃安全蔬果專區,提供來自全臺31項、至少60公噸且經各縣市政府農政單位認證過的安全蔬果,讓大盤商選購,另外像是愛買、松青等超市,也設有安心蔬果專區,蕈菇、小黃瓜、甜椒、玉米等應有盡有,想要查詢其他縣市哪裡可買到吉園圃安全蔬果,也可上官方網站查詢。除了批發市場和超市之外,臺北市唯一的吉園圃山藥產銷班,讓你也能從產地直接為健康把關。
很難相信,位於距離市中心半小時的車程就有這樣一大片的蔬菜樂園,因為位處氣候適宜、肥沃土壤、水質無污染的陽明山,好山好水讓這裡的山藥嘗起來口感Q彈又新鮮,從民國94年成立開始,這個吉園圃山藥產銷班就陸續擁有完整生產履歷、吉園圃及安全蔬果認證,定期接受土壤、水質及成品農藥殘留量的檢驗。
產銷班班長張志清說,產銷班占地6公頃,山藥年產量約150 噸,每年的10月至隔年3月,就可購得新鮮山藥,另外也有一系列像是山藥蛋捲、山藥麵、山藥養生薏仁粉等產品,已成為臺北市政府推薦的伴手禮及必買名品。山藥採收後,農田輪番種植高麗菜、茼蒿、百合、芥蘭等蔬菜,陽光灑下來的蔬菜田,濃淡有層次的綠,美極了。
食材登錄 夜市標熱量
飲食資訊好透明
除了選購安心蔬果自己煮外,不少現代人是「老外」,三餐老是在外,買來吃下肚的東西從哪來?食材登錄平台讓14個夜市、臺北市國中小學學校午餐及生鮮蔬果等都加入來源標示的資訊,讓人好安心。
像是到士林觀光夜市,生炒花枝、大餅包小餅、藥膳排骨等經典小吃是不可錯過的人氣必點美食,只要上網查詢,從花枝本身到沙茶醬、烏醋等調味料的來源一覽無遺,民眾許先生說,雖然平常去夜市不可能特地上網查來源資訊,但這樣的作法可以讓業者負責。
另外,夜市中的小吃琳瑯滿目,每樣都吃一點,熱量就很可能破表,臺北市政府也鼓勵寧夏夜市、士林夜市、饒河夜市等各大夜市攤商標示麻油雞、雞排、純糖麻糬、天婦羅等美味小吃的熱量,提醒民眾享受美食的當下,不忘控制食量。
怕胖的廖小姐說,一看到熱量表,貪嘴的念頭會消退些,懂得適可而止,也會選擇與朋友一起共享,大快朵頤之後,也會提醒自己多運動,像是到士林夜市飽食一頓後,就多散步甩熱量。
幫你管體重 獎勵你健康
吃了太多,一定得注意體重,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也推出頗受好評的體重管理活動獎勵計畫,民國102年,獲得個人成效績優獎的鄭先生,身高171公分,靠著飲食調理搭配運動,在半年內成功從154.5公斤減重至112公斤,少了42.5公斤的他,BMI由52降至38,不僅獲得一萬元的禮券和獎狀,更賺到寶貴健康。
鄭先生從小就體重過重,小學的時候已將近百公斤,因為身材太胖,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也沒有自信,甚至影響求職。他嘗試減重多次,卻總是減2公斤又復胖3公斤,越減越胖,去年,他在網路上無意間看到獎勵方案,看到第一名就有一萬元禮券,加上要跟其他減重者一起競賽,讓他減重的毅力大爆發,他靠著向營養師諮詢,每天騎腳踏車3至4小時、還有散步,搭配少油、少鹽、多蔬菜、澱粉減量的飲食控制,成功減重。現在的他不僅比以往自信許多,也希望能順利找到工作。
「民以食為天」、「吃飯皇帝大」這兩句耳熟能詳的話,說明了口腹之欲是何等重要的民生問題,但是吃得好也要吃得巧,更要吃得健康又安心,無論是從建立資訊公開的安全蔬果標章、食材登錄平台、熱量標示到鼓勵民眾體重管理等,在在透顯了你的健康,政府不會等閒視之。
相關資訊
●吉園圃安全蔬果資訊
網址:gap.afa.gov.tw
●臺北市山藥產銷班
網址:www.ch6688.com.tw
●臺北市食材登錄平台
網址:foodtracertaipei.health.gov.tw/searchLunch.aspx
●臺北市健康體重管理專區
網址:101.health.gov.tw
家禽電宰 防疫加分
文/曾妮可 攝影/許斌
還記得小時候,逢年過節總會跟著媽媽到傳統市場,挑選一隻中意的活雞,交給攤商現殺、放血、去毛,最後心滿意足的把「脫光」的雞帶回家料理烹煮,全家大快朵頤。近年來,由於防疫觀念逐步建立與提升,以及法令調整,此類場景已不復見,改由屠宰場提供安全衛生的食用禽肉。
對於家禽電宰及防疫,臺北市跑得比法令還快,家禽批發市場內的屠宰場,在禁宰政策正式上路前兩年,已正式啟用,成為臺北市第一個合格屠宰場。在去年禽流感疫情爆發之際,這座擁有14條屠宰線、合格獸醫師駐點的批發市場,在這場「與病毒的戰役」中,不但提供臺北市民安全衛生的雞肉,同時還支援鄰近縣市的需求,充分發揮了民生供應及防疫的功能。
每天凌晨是屠宰場最忙碌的時候,一車車經衛生消毒的車輛,將家禽送進批發市場,接著屠宰場會以人道方式電暈雞鴨,緊接著將屠體送上全程不落地的屠宰線,趕在天亮前貼上合格標章,包裝出貨,送到每位消費者手上。
其中駐點獸醫師的角色相當重要,全身穿戴衛生裝備的他們,目不轉睛地緊盯著屠宰線上的每一隻雞,就好像科學園區無塵室內的工程師般,連上廁所要忍著,除非全線停止,才能離開崗位。在他們嚴格認真的把關下,場內的安全檢測率高達100%,屠體也才能貼上合格標誌。
除了訓練有素的人員之外,屠宰場的設備更是防疫的關鍵,從最基本的自來水設備、機器採集羽毛、廢水處理、消毒噴藥、人員動線不交叉,到每隻屠體包裝、低溫運送等措施,層層嚴格把關,確保禽肉的衛生安全,同時也維持了現宰肉類的口感。
知名主廚詹姆士認為,食材新鮮與否是雞肉好不好吃的關鍵,挑選上,可選擇雞皮疙瘩明顯、肉質富彈性,同時貼有「屠宰衛生檢查合格標誌」的禽肉,以確保食的安全。
現在上傳統市場,少了吵雜的雞鳴聲,但屠宰衛生檢查合格的禽肉,依舊透早送達攤商手中,等待消費者帶回家烹調,鮮味更加分!
【完整內容請見《臺北畫刊》三月號554期】。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