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國內要聞
提供國內重要大事最新消息。 
唐獎/「士」的典範 余英時獲漢學唐獎
Jun 20th 2014, 09:47

中國思想史學者余英時20日獲得唐獎「漢學獎」,成為中國史學家共同的「士大夫」典範。唐獎教育基金會20日上午宣布第一屆唐獎「漢學獎」,由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分子之一余英時榮獲,現年84歲的他,從事中國思想史研究60餘年,已出版中英文著作59本、論文400多篇,且為中國文史研究開創了新方法與思路,更獲得中、外學術界的讚賞。

唐獎公布余英時的得獎理由是,深入探究中國歷史、思想、政治與文化,以現代知識分子的身分,詮釋中國思想,發現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論述宏闊、見解深刻,已成為海內外研究中國思想、文化史之泰斗。

余英時出生在中國天津,師承國學大師錢穆,之後遠赴美國哈佛大學,以現代學術方法詮釋中國傳統思想。從1953年開始發表著作以來,60年間,他已出版中英文著作59本,論文400多篇。

「他的成就至今無人能超越,現在很難看到有學者如此堅持在歷史研究上,甚至退休後,研究仍持續不懈。」中研院副院長王汎森說,余先生退休後發表的鉅著《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分析中國傳統士大夫訴求的「得君行道」的理想,在宋朝的政治、社會、文化與思想史上興起的原因與過程,發人深省。

余英時的學術貢獻不僅如此,他除了在早期研究有關漢代死後的世界觀與經濟交通史等英文著作外,他所闡述的中國反智論、內向超越與外在超越等理論,已經影響了半個世紀的漢學研究,特別是以「反智論」闡述道家、法家的觀念;並以「道統」與「治統」間的複雜競合,描述古代中國知識分子與政治之間的關係。

丁邦新院士說,余英時不僅是漢學研究的專家,他更是打破現代21世紀歷史研究上的「斷代」趨勢的人,也就是研究漢學的人一般不會去研究其他時代的歷史,但余英時卻能跨越歷史,研究近代中國歷史,例如他從胡適的生平與著作中,詮釋近代中國的思想,以及從陳寅恪晚年的詩文中,詮釋陳寅恪在共產極權統治時代下,看見陳寅恪對國家的針貶,在在都能看見余英時在歷史研究中對文化的關懷。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apiliosa 的頭像
    papiliosa

    鐵獅玉玲瓏 電影 鐵獅玉玲瓏主題曲 鐵獅玉玲瓏影片 鐵獅玉玲瓏 電影預告 鐵獅玉玲瓏 預告片 鐵獅玉玲瓏演員 鐵獅玉玲瓏首映 鐵獅玉玲瓏上映

    papili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