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上班族自認「懸命」 醫療、農牧、傳產、科技業最苦
2014/08/27 22:14鉅亨網 記者許庭瑜 台北
根據1111人力銀行「上班族懸命指數調查」顯示,有高達78.36%的受訪者對於現職感到「懸命」,其中更有35.33%的人認為「非常懸命」。懸命一詞源自於日本,意指「辛苦/拚命」,中文字義上亦有「危險/賣命」之義。其中醫療/農牧、傳產/製造,以及科技業受訪者自評分數最低,認為工作相當辛苦。
1111人力銀行副總何啟聖指出,從產業排名結果看出,醫療護理人員在長期人力不足的困境下,面臨高工時、24小時待命壓力外,近年層出不窮的醫療暴力、以及高傳染環境風險,更讓醫護人員心力交瘁;另從事農牧的工作型態,由於必須長時間在烈日下曝曬,時值盛暑高溫,其懸命程度更是不在話下,致使「醫療/農牧/環境」成為最懸命的產業。
而「傳產/製造」的基層工作較多在生產線上,不乏需長期站立,工作環境悶熱且噪音充斥,舒適度自然不如一般辦公室環境,因而名列懸命產業第二名;反觀工作環境及收入相對較好的「資訊/科技」業,因工時長、壓力大、競爭激烈,因此科技人需承受極大的身心壓力,超越單純身體勞累,因而榜上有名。
懸命原因:薪低、事多、工時長 近9成萌離意
而當問及上班族自評辛苦原因時,在可複選下,以「薪水和工作不成比例」(50.34%)居冠,再者則為「雜事瑣事過多」(33.06%)及「工時太長」(30.59%)。進一步追問工作主要的辛苦來源,有高達6成2的人表示需承受「身體勞累」與「心理壓力」的雙重煎熬,而認為工作辛苦來源來自於「心理壓力」的占比為2成5,高於「身體勞累」的1成3。
調查也顯示,雖然辛苦,但仍支撐上班族持續工作的主因排名依序為「維持收入來源」、「轉職/轉行困難」及「職涯規劃考量/過度期」。因而雖有88.61%的懸命上班族雖萌生轉職念頭,但仍監守崗位。
何啟聖表示,工時長、薪水低為台灣就業市場長期存在現象,根據主計處統計,民眾的實質平均薪資已經倒退至15年前,因此上班族對於工作的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而備感辛苦及不平。然而,受限於自身工作技能與就業出路、轉職成本等考量,為維持穩定收入,多數懸命工作者只能屈就現職、為五斗米折腰,被迫與現實妥協,因而成為懸命上班族的惡性循環。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