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新銀行(ANZ)指出,以人民幣存款計算,台灣已是全球第二大人民幣離岸市場。由於兩岸經貿聯繫密切,台灣人民幣離岸市場(CNT市場)可望成為一個活躍的金融市場,並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不過,台灣金融市場開放速度會是影響CNT發展情況的決定性因素。
大陸《中國金融信息網》引述澳新銀行最新報告指出,至9月底,台灣銀行業人民幣存款規模累計已達3,004.29億元,相當於香港離岸人民幣存款的三分之一。因台灣民眾對於人民幣需求超過其它地區,兩年來台灣CNT存款增加近10倍。
報告稱,截至今年8月,CNT存款相當於台灣存款總額的4%,CNH 存款則占香港存款總額的12%。乍看下,台灣離岸人民幣存款的占比起香港仍低,但這主要是因為台灣外匯指定銀行(DBU)遲至2013年2月才開始經營人民幣業務,銀行系統吸納人民幣存款的時間較短。
不過,台灣在今年9月1日已啟動人民幣匯率及利率定盤機制,澳新銀行指出,這成為市場掌握離岸人民幣價格走勢的重要機制,而台灣的「寶島債」也已獲得市場廣泛關注。
2014年第3季,台灣寶島債發行量達人民幣93億元,2014年上半年僅35億元。截至今年9月,寶島債存量已達234億元,相當於台灣CNT存款總額的7.8%,規模相對有限。但近幾個月來,台灣已陸續推出一系列措施支援寶島債的措施。
澳新銀行認為,寶島債中長期將會吸引更多投資者,發展前景樂觀,但目前海外機構在台灣人民幣債券發行數量仍然有限。寶島債若要發展成點心債的市場規模,需要債券發行者和投資者基礎都進一步多元化。
報告指出,與香港類似,台灣與大陸間的密切經濟關係是兩地金融合作的主要基礎,因此CNT市場也可望成為一個活躍的金融市場。目前資產的低收益率將會讓市場對寶島債的需求增加,台灣對於人民幣資產的需求也將增加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深度,從而吸引更多海外投資者投資寶島債市場。
報告並提出,台灣能否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將成為台灣CNT市場迅速發展的決定因素。未來若台灣能與中國央行簽訂以美元為參照的貨幣互換協定,更可打開台灣市場獲得人民幣流動性的官方管道。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